1月16日,“2024科技风云榜”年度盛典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以“新质科技·智向未来”为主题,科锐国际CTO刘之受邀出席,围绕“大模型,还能火多久?”的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具有前瞻性的讨论,带来了独特的见解和思考。以下为核心观点摘要,转载自新浪科技。
2024科技风云榜年度盛典在北京举行
01 大模型技术尚未收敛,真正应用爆发时刻未到
在对话中,刘之表示,大模型技术仍处于快速演进阶段,尚未进入收敛期。当前的技术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从实时多模态模型到推理大模型,再到行动大模型,不同的应用场景催生了各类专用模型。
刘之提到,他近期研究了去年海外各行业获得A轮融资的AI公司产品后发现,除编程领域普遍使用通用的私有基座模型外,许多企业仍需针对具体场景进行模型微调或重新训练。“今年Agent开始展现一些机会,但前两年更多停留在概念阶段,过早进入并不一定能形成优势。”
他进一步指出,大模型的技术发展路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初两年是硬件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期,接下来的两年将聚焦于老场景的应用,之后才会逐步催生新场景的爆发。“虽然目前大模型备受关注,但整体来看,真正的大规模应用爆发尚需时日。”刘之总结道。
02 中高端招聘市场变化迅速,AI大显身手
刘之在对话中透露,作为人力资源行业的头部企业,科锐国际正积极探索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司人力资源服务场景中的应用。他指出,中高端岗位招聘是公司的核心优势业务,也是当前AI技术重点应用的领域。“在AI大模型兴起后,我们始终在寻找契合自身优势的发展方向,而中高端招聘市场的快速变化,使这一领域成为AI技术大显身手的最佳场景。”
刘之进一步分析,人才招聘服务是一个高度分散的行业,覆盖了从蓝领到白领的不同人群。白领岗位又可以细分为基础、初级和中高端岗位,不同细分领域对技术匹配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中高端招聘对顾问的岗位知识要求尤为严苛。由于市场变化过快,顾问往往难以快速掌握岗位知识和市场动态。根据科锐国际以往的数据,顾问要熟练掌握一个新的领域通常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如何缩短顾问的岗位知识学习周期,正是AI能够大显身手的关键点。”刘之表示,AI技术的介入可以有效减少学习成本,为中高端招聘的精准匹配提供有力支持。
03 AI 现阶段应被称为计算范式,而非生成式 AI
对话中,刘之分享了他对基于大模型技术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三个关键判断:
第一,当前这轮 AI 应被称为“计算范式”,而非“生成式 AI”。刘之指出,计算范式的核心在于利用海量数据和强大的算力让计算机通过归纳完成任务,而不是依赖架构变体。生成式 AI 是这一范式的一个分支,但计算范式还涵盖了其他模型类型,例如预训练时间模型和 Embedding 模型。
第二,微调大模型的路径可能不可行。刘之认为,大模型具备推理、规划和知识能力,但其微调存在难题。相比之下,小模型通过微调可以取得成功,但由于知识和推理能力不足,其能力存在明显局限。而对于大模型来说,微调可能引发遗忘问题,难以维持模型能力的稳定性,这条路径存在显著挑战。
第三,大模型必须结合企业数据才能发挥真正价值。刘之强调,除了基于 ICL(上下文学习)和微调,RAG(检索增强生成)是更适合企业应用的路径。他透露,科锐国际研发了国内首个专注于技能和招聘领域的 Embedding 级行业模型。该模型基于 300GB 公共数据和 40GB 行业简历与招聘需求数据反复训练,能够深刻理解岗位和招聘需求的自然语言。同时,结合科锐自研的支持 RAG 的 MatchSystem,实现了对招聘需求的精准匹配,目前匹配能力已达到初中级顾问的水平。
对于AI 在招聘领域的未来作用,刘之表示,现阶段 Agent 技术尚不成熟,预计到今年下半年可能会逐步成熟,届时可能替代一些基础岗位和初级招聘的工作,实现流程自动化。然而,中高级岗位的招聘无法被完全替代,AI 的作用更在于提升这类招聘顾问的效率和能力。他总结道,AI 将推动招聘行业效率的变革,尤其在复杂需求匹配上展现出巨大潜力。
科锐国际
科锐国际是领先的以技术驱动的整体人才解决方案服务商,于2017年6月正式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登陆A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300662.SZ)。公司目前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全球市场拥有100 余家分支机构,近3,000名自有员工。通过构建“技术+平台+服务”的商业模式,在20+个细分行业及领域为客户提供中高端人才访寻、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人力资源咨询、培训与发展等人力资源全产业链服务,以及HR SaaS、垂直领域招聘平台、人力资源产业互联平台等技术和生态产品,为企业人才配置与业务发展提供一体化支撑,为区域引才就业与产才融合提供全链条赋能。过去一年中,公司链接企业近37,000家,贡献收入客户6,000余家,运营招聘岗位22万余个,成功推荐中高端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近20,000名,灵活用工累计派出人员38.3万余人次,聚合合作伙伴近13,000家。